來源:新聞戰線2023-08-21 10:54:04
郭士飛 王占宏 李藝錦/文
河南廣播電視臺(以下簡稱“河南臺”)緊緊抓住青年受眾群體對民族復興的自豪感、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樹立場景思維、極致思維、美學思維,推出一系列既生動有趣,又閃耀思想光芒的優質內容,塑造多品牌、新場景、廣應用的現代視聽生態,在共情中提升對Z世代的主流輿論引導力。
挺進互聯網主陣地,加強現代傳媒體系建設
河南臺緊緊抓住宣傳思想工作與Z世代傳播特征的結合點,用新視聽傳遞正能量、用新語態引領新青年、用新技術賦能新文化,打造多元化品質之作,為青年群體提供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打造智能化平臺
大象新聞中心所屬大象客戶端以年輕新銳團隊為主力,對各環節實施智能化改造、平臺化設計、生態化協作,深度賦能Z世代傳播。目前,大象新聞客戶端下載量突破1.2億,青年群體占比55%,成為跨媒體跨屏幕移動傳播的新平臺。率先在全省布局“大象元”元宇宙數字線上平臺,構建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傳媒新業態、新模式,運用元宇宙技術打開青年交流分享、體驗探索的未來空間。
探索新組織模式
優化內部結構及管理方式,組建河南衛視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一體化運營團隊,打通臺內文藝生產、精品節目、影視劇創作等資源,加快布局時尚現代的文化傳播產業鏈。建設大象文創園,匯聚全國潮流創意、前沿技術、青年人才資源,筑起文化創新創意的聚集地。
培養青年人才生力軍
開展競聘競崗,加大優秀青年人才選拔力度,大膽使用熟悉新媒體的青年業務骨干;引進軟件編程、數據運維等技術人才,壯大年富力強、業務精湛的新生代力量。
找準宣傳發力點,數字化賦能Z世代傳播
河南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以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的持續增量向青年一代提供新穎生動、內涵豐富的泛視頻內容和服務,打造“文化+產業”新引擎,深化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用好作品贏得人心,讓正能量產生大流量。
激活傳統文化的新時代表達
近年來,河南臺成功推出“中國節日”系列節目,首創了“網劇+網綜”的晚會節目樣態,在文化遺產、文物考古、典籍著作、人文風光等方面深耕細作,生動演繹舞蹈、戲曲、書法、武術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技賦能的加持,為受眾營造更具沉浸感、代入感和親切感的多元場景。截至目前,已經播出18期,全網話題及瀏覽量超800億,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星光獎、白玉蘭獎,通過一系列有意義、有意思、有意境的文化創作,引發Z世代對傳統文化的鐘愛之情。
8月21日晚,《2023七夕奇妙游》在大象新聞客戶端、河南衛視播出。
2023年,河南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的“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重要指示精神,將河南臺的定位從“文化中國”變成“新時代新文化”,在視野、格局、內容上不斷開拓,實施多品牌文化節目集群建設,《中國節氣》《中國神話》《中國家宴》《閃耀吧,中華文明》等節目多維度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增強青年群體對中國現代文明的認同。
6月8日,河南衛視啟用“新時代 新文化”全新ID形象標識。
系列短視頻《天地詩心》、紀錄片《一片甲骨驚天下》《行走河南 發掘中國》《跟著孔子游中國》等重點文化項目,在喜聞樂見中融入時代價值,詮釋時代精神,啟迪青春智慧,成為滋潤當下、影響未來的新文化。
傳遞青春向上的價值觀
堅持內容為王,樹牢用戶思維和產品意識,尋找與Z世代的話語共同點和情感共鳴點,在形式上做增量,在表達上找變量,以短視頻、評論、直播為重點,精準策劃有朝氣、青春態的融媒體產品,以有細節、有情感、有溫度、具“網感”的表達方式,將“國之大者”與“民之關切”融會貫通,讓主旋律表達“潮”起來、“動”起來、“趣”起來,通過共情增強青年價值認同。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河南臺大象新聞制作的創意動漫《甲骨文申請上兩會》海報。
短視頻突圍。以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一重大主題為契機,河南臺策劃推出一系列融媒體產品,極具網感的短紀錄片《總書記的回信》,以2013年到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群眾回信為線索,第一視角講述領袖與人民的故事,突出嵌套和對仗結構的敘事表達,滿足Z世代年輕觀眾非線性視聽閱讀習慣。
《豈止青綠 南水千里》以“上天、遁地、入水”三維視角,用擬人化表達、情景劇演繹、說唱等形式,講述一渠清水持續北送背后的河南擔當?!渡裨捫聜?mdash;—我們的二十大》精選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4個神話故事,運用“真人出鏡+剪紙插畫+3D動畫”,結合河南重點項目產業中涌現出的杰出代表人物,著重展現當代河南人的精神風貌。
強評論張力。專注于“網絡世界”沸騰的熱點事件,創新打造評論節目“中聽”,突出熱評、快評、銳評特點,遵循“觀點前置”原則,圍繞“瘋狂星期寺”“搭子文化”“特種兵式旅游”“全職兒女”“沉淀文學”等年輕人關注的話題,快速反應、正向引導。2023年以來,以“中聽”評論為主的微博號“大象評論”粉絲量呈幾何級增長,目前已近30萬人,Z世代的年輕群體占多數,內容先后被人民日報、半月談轉發。評論產品“鋒評”開創了評論類微視頻類型節目先河,每周1—2期,聯系社會熱點,連接生活常態,在語言上深入淺出,現場感和互動感兼顧,引發用戶熱議好評。
直播創造氛圍。融媒體直播是吸引青年受眾深度參與的一種重要形式,河南臺依托“大象元”元宇宙數字賦能平臺,推出“江山如此多嬌”系列VR(虛擬現實)直播,用戶可輕觸畫面進入沉浸觀看模式,通過手指拖動旋轉畫面,身臨其境、無死角地體驗,吸引Z世代關注。
2023年河南省兩會召開期間,都市頻道推出元宇宙系列直播《江山如此多嬌》。
將直播嵌入用戶日常生活,利用拍客資源,快速呈現核心現場畫面,主播、視頻助手、文字助手多人上陣,持續穩定釋放信息量,開啟“閃電象”直播形態,有效拉動粉絲日活量。
高考季開設河南高招“網絡面對面”視頻直播,對接高校直播285場,專人審核高校直播間的網友評論,做好彈窗和首頁推薦,微博搭建#2023高考分數線#話題,推動整合實時熱點資訊網友熱議,話題登上全國熱搜第一名,霸榜10余小時。
開拓社交化傳播渠道
河南臺通過“內容+社交”提升用戶交互體驗,通過多元玩法聚攏用戶。以“中國節日”“2023端午奇妙游”系列節目為例,播出前通過“賽龍舟”手機游戲、國色劇透圖等形式,五彩繩、香囊、團扇、紙鳶等一系列含有國潮屬性潛質的端午民俗物品,在全平臺形成討論節目內涵的氛圍,激發青年參與、多方二創的良好宣傳氛圍。同時,結合嗶哩嗶哩、快手等各平臺實時熱點話題,邀請青年博主、“網紅”,對節目內容進行二創,與抖音等合作發起挑戰,不斷造玩法、造熱度,建立部落社群,形成獨具特色的互動社區,為用戶提供衍生節目、二創視頻、幕后Vlog(視頻博客)等專屬服務,把“流量”轉化為“留量”,讓更多青年感知中國歷史文化底蘊。
提升公益宣傳影響力
河南衛視聯合中國青年報,共同打造歌頌紅旗渠精神的歌曲《如許》,以回憶的視角表達對紅旗渠建設者的贊嘆,傳承發揚新時期紅旗渠精神。100多家媒體平臺推薦,全網傳播量超3.5億。連續三年策劃“豫見你我他”網絡直播活動,通過“探源”“懸念”“穿越”的故事表現形式,塑造“豫見中華文明”品牌。青少年防溺水公益宣傳片《不要讓你的眼睛離開他》,一經推出即獲好評,抖音上8小時點贊量就突破了10萬,收獲6000多條評論,快手號的點擊量700萬。
延伸品牌價值,搶灘文旅創意產業
調查顯示,Z世代正成為推動國潮發展的主力軍。河南臺敏銳意識到年輕消費群體背后蘊含的市場機遇,積極融入河南“文旅文創”發展大格局,利用“中國節日”品牌IP資源,成立唐宮文創科技集團,聯動微博、小紅書、抖音等互聯網平臺,開展年輕群體的話題營銷。“趣玩奇妙游”單周微博曝光量2000萬+;在抖音平臺開展唐宮夜宴變裝游戲,單個項目抖音曝光量10億+;關注年輕群體的情緒價值和喜好的應用場景開發唐宮夜宴商業主題街區、文創雅集、校園文創等項目,授權合作國際國內頭部品牌100余家,打造潮流玩具、漢服周邊等產品。“一魚多吃”IP聯動戰略讓河南臺形成了一套文娛產業的商業變現模式,激發Z世代的消費熱情,創造了更多數字文化消費新場景,實現文化傳播和產業發展雙向賦能。
大象MCN(多頻道網絡)整合旗下媒體抖音、快手、微博、嗶哩嗶哩、視頻號等商業平臺流量,擁有300多個賬號,總粉絲量2億+,培育都市報道、小莉幫忙、民生大參考等7個千萬級大號,是河南數據規模最大的媒體MCN機構。2022年,被抖音集團評為年度最具影響力媒體MCN機構,通過旗下媒體和達人賬號開展的內容整合營銷、本地生活服務、電商直播三種經營模式,成為河南臺傳統廣告業務的有益補充和增長極布局。
(作者郭士飛系河南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總編輯,王占宏系該臺總編室高級編輯,李藝錦系該臺總編室主任編輯)